2010年12月8日至12日,一年一度的乳腺癌学术盛会——第33届圣安东尼奥乳腺癌会议(SABCS)在美国圣安东尼奥召开,从本次大会的内容看,在乳腺癌靶向治疗、干细胞、循环肿瘤细胞、腋窝淋巴结评估、新药研发等方面均有新进展。本文主要摘选了该会议中乳腺癌化疗和靶向治疗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与大家共享。
1、妊娠期间乳腺癌不应推迟化疗
德国一项研究报告称,妊娠期检出乳腺癌的女性无需推迟化疗,化疗对胎儿无重要影响。该研究发现,与未接受化疗相比,女性妊娠期接受化疗不显著降低新生儿体重,且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那些直到分娩后才开始化疗的女性更有可能早产。但美国波士顿马赛组塞州综合医院癌症中心的Steven J lsakoff建议,仍然要提高警惕,其中一点是,在妊娠34周要避免母亲患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这可能会增加母亲分娩时的风险。
2、乳腺癌靶向治疗最新进展
12月9日上午,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Dang教授做了首场全体大会报告——《癌细胞代谢与癌症治疗》,提出了癌症的新治疗靶点癌细胞能量代谢途径。他首先回顾了癌细胞的代谢特点,癌细胞的代谢主要为无氧代谢,因此,癌细胞代谢途径中的各处关键点便可能成为新治疗靶点,基于此理念的基础研究证实了乳酸脱氢酶(LDHA)抑制剂及谷氨酰胺酶(GLS)抑制剂在动物模型中的抗肿瘤活性。
12月10日上午,第二场全体大会报告及国际专家组就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HER2)靶向治疗最新进展和研究前景进行了研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拉帕替尼/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疗效比较
GBG/AGO研究结果提示:拉帕替尼联合蒽环、紫杉类药物新辅助治疗pCR率明显低于含曲妥珠单抗联合方案。
NeoALTTO试验结果提示:拉帕替尼应用于新辅助治疗并不理想,腹泻及肝损伤等毒性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曲妥珠单抗组。曲妥珠单抗联合拉帕替尼及紫杉醇方案部分提高了HER2阳性患者新辅助治疗的pCR率,但能否在临床推广尚待证明。
2)贝伐单抗(Bev)联合细胞毒药物未改善HER2阴性者疗效
GBG44试验结果提示:贝伐单抗联合细胞毒药物(EC-DOC)的新辅助治疗方案未显示任何优势。
3)HER2阳性者,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多西他赛联合治疗疗效好。
NeoSphere试验结果显示: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多西他赛组患者的pCR率为45.8%,明显优于其中任何两药联合组。
4)接受靶向HER2治疗后进展的患者,仍可使用抗HER2治疗。因为杜克大学Spector在报告中明确指出,患者在抗HER2治疗后发生疾病进展时,仍然存在HER2过表达。
3、晚期乳腺癌新药研发前景
会议最后一天的年度回顾专场中,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Carey教授重点介绍了晚期乳腺癌新药物研发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他提出,HER2仍是目前乳腺癌治疗的主要靶点。此外,新型抗微管药物eribulin显示出初步疗效,EMBRACE研究表明了该药在改善患者生存方面的意义。而在抗血管生成方面,靶向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小分子药物Ⅲ期研究并未显示出其与化疗相比的显著无进展生存(PFS)优势,而抗VEGFR单抗研究结论与以往研究类似,患者总生存(OS)仍未得到显著改善。可见,抗血管生成药物作用有限,如何合理选择仍是目前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
从12月8日到12日,历时4天的第33届圣安东尼奥乳腺癌大会不仅为到场的超过90个国家的专家提供了乳腺癌领域最新研究进展的信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沟通交流平台,还起着平衡临床、转化和基础研究之间关系的作用,从而也为新药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