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孩提时代的我,根本不懂得母爱,母亲在我当时的眼里就是一副凶巴巴的样子,做错事就意味着鞭刑伺候。记得有次小学放学后,我玩至天黑才姗姗归来,母亲早已倚门而望,见我回家后,二话不说,抽起老地方的竹鞭,对我一顿饱抽,身上顿时红白相间。第二天早晨,睡意朦胧中,我隐约感觉到有只手在抚摸着昨天受鞭打的地方,睁眼发现却是母亲,当时我还委屈地闪躲自己的身体,不让母亲检查,后来回想这就叫做“打在儿身,疼在娘心”吧。母亲何尝愿意这么暴力呢?为了让我养成按时回家的好习惯,却是不得已而为之。
让我真正懂得母爱并对母爱留下深刻印象的事则是发生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初中前三个学期,我在镇上教学水平很差的中学就读,成绩惨不忍睹,整天胡闹疯玩!初二上学期结束时,母亲心里就琢磨着,孩子这样下去是不行的,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因为她一直认为“养儿不读书,就像养头猪”,于是毅然决定让我转学至县城较好的初中就读。转学插班费可不是一笔小数目,父亲开始坚决反对,哪来这么大一笔钱?可母亲却极力坚持,东拼西借,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让我上好的学校。当时我才意识到母亲对我所做所想远不是“鞭刑”那么简单,她是在用另一种方式鞭打我。自此以后,我勤奋努力,迎头赶上,朝母亲设想的道路大步迈进,唯有这样才对得住母亲那满满的爱子之心。我想说的是兴许母亲给我的算不上国内最好的教学条件与教育资源,但这已经是她能力范围内能给我提供的最好的上学条件,我心存感激,这便是我眼里的母爱!
随着时光的推移,母亲日渐苍老,而我也远离家乡走上工作岗位。母亲表达母爱的方式早已不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了,而是逐渐变成临行前的反复叮咛,电话里的嘘寒问暖,归家时丰盛可口的饭菜。母亲的爱从猛烈的暴风骤雨最终化为润物细无声的涓涓细流,深深渗透进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