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CBCS)主任委员复旦大学肿瘤医院邵志敏教授关于THP与表阿霉素辅助治疗乳腺癌的最新临床对照研究成果在美国发表(The Breast Journal. 2011,17(6):657660)。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了复旦大学肿瘤医院8年间(2001-2008)856例乳腺癌患者,分别采用CTF(环磷酰胺+THP 40mg/m2+5-氟尿嘧啶)和CEF(环磷酰胺+表阿霉素75-100mg/m2+5-氟尿嘧啶)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的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在6个疗程的辅助化疗后,中位随访41个月,比较发现两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RFS)和总生存(OS)相当(P=0.561和P=0.783),两组均未出现治疗相关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死亡。研究发现,不考虑化疗方案,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雌激素受体状态是主要的预后因素。按照年龄、淋巴结状态、激素受体表达和HER2表达等进行分层分析得出,RFS的总风险比为0.876(p = 0.562),提示在任何分层的情况下,两组疗效没有显著差异。文章认为:CTF与CEF标准方案比较具有相同的疗效和安全性,CTF和CEF方案均能作为乳腺癌辅助化疗的有效治疗方案,在辅助化疗推荐使用蒽环类药物的时候,THP和表阿霉素同样是很好的选择。
这一重要学术论文的发表进一步补充了THP在乳腺癌,尤其是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国际循证医学证据,强化了THP的国际学术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