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纪70年代,Bonadonna研究证实了CMF术后辅助化疗可显著提高早期乳腺癌的长期无病生存(DFS)和总生存率(OS),奠定了乳腺癌辅助化疗的基础。自80年代以来,全球开展了一系列蒽环类药物辅助化疗的大型临床研究,其中1998年EBCTCG荟萃分析表明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优于CMF,从而确立了蒽环类药物在乳腺癌辅助化疗的基石地位,90年代以后发现蒽环类药物联合或序贯紫杉类药物将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跨入21世纪以后,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倍受关注。有研究发现蒽环类药物与Her2/neu和TOP2A基因表达存在关联,从而引起了蒽环类药物在乳癌辅助治疗中地位的讨论,甚至有专家提出要对蒽环类药物的基石地位重新评估。迄今为止,有多项研究表明化疗方案的疗效可能与Her2状态有关。有荟萃分析显示对Her2过表达的患者,含蒽环类药物方案的DFS和OS显著优于不含蒽环类药物的方案。而对于Her2未过表达的患者,两类方案疗效相似。因而,总体来说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方案优于CMF。而且,即使在Her2未过表达的患者中,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方案仍然具有确切的疗效。
目前研究发现,Her2的状态与蒽环类药物疗效间的关联可能是通过TOP2A蛋白的表达水平的改变而实现的。与Her2不同,TOP2A的表达受诸多因素调控,这种复杂性给关于TOP2A预测蒽环类药物疗效的临床研究带来了困难。因此,TOP2A状态目前还不足以成为选择蒽环类药物的依据。
总之,不论是Her2还是TOP2A的状态似乎都与蒽环类药物的疗效存在一定的关联,但对于以上分子生物学指标的疗效预测价值,还有待于更多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来证实。
目前在乳腺癌的术后辅助化疗中,以蒽环类药物为基础和蒽环类药物联合/序贯紫杉类药物的方案仍然是最常用的化疗方案。蒽环类药物作为早期乳腺癌辅助化疗的基石地位还难以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