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3-7日,第47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 2011)在美国芝加哥举行,大会以“患者·路径·前进”为主题,ASCO主席Sledge教授承诺:“患者第一”,为癌症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是ASCO的基本也是其目标;聚焦并致力于分子、临床和研究路径,以发现、发展和贯彻癌症治疗新方法;为已经取得的进步欣喜的同时,更要强调ASCO的使命,以大力推进未来癌症研究进步。下面选摘会议中的部分精彩内容,与大家分享。
多发性骨髓瘤MM靶向治疗:从实验室到临床——David Karnofsky纪念奖获奖演说
哈佛医学院 Anderson博士指出,近年来,一些新治疗的出现和整合给MM治疗带来希望,“从实验室到临床”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以靶向性药物elotuzumab(人源化抗CS1单克隆抗IgG1抗体)为例,临床试验显示,其在MM治疗中可获得疾病稳定(SD),而临床前研究提示来那度胺可增强其抗MM活性,研究者因此开展Ⅰ/Ⅱ期临床研究,结果发现80-90%复发性MM对来那度胺+elotuzumab有反应;接下来又比较了来那度胺+地塞米松±elotuzumab治疗复发MM的Ⅲ期试验,促进了该药物的审批。
演讲最后,Anderson教授指出MM未来探索将进入基因组时代,例如利用基因谱检测相关靶点以克服硼替佐米耐药问题,及通过癌症基因组学方法检测新的治疗靶点等,任重而道远。
乳腺癌研究精选
1.局部晚期乳腺癌:不推荐常规使用AC+G方案
SWOG(美国西南肿瘤学协作组)的Ⅱ期临床试验,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术前接受AC+G方案(多柔比星24mg/m2/周+环磷酰胺60mg/m2/天,口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曾产生令人鼓舞的结果。
会上,SWOGS0221Ⅲ期研究显示,2477例淋巴结阳性乳癌患者辅助治疗中,与ddAC方案(多柔比星60mg/m2+环磷酰胺600mg/m2 +pegfilgrastim(免疫调节剂))相比,AC+G方案并不占优势(HR=1.21,P=0.071)。因此研究者不推荐AC+G作为常规使用(摘要号1004)。
2.三阴性乳腺癌: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DNA修复酶)抑制剂未改善OS
既往Ⅱ期临床试验,iniparib(PARP抑制剂)+GC(吉西他滨+卡铂)方案在改善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mTNBC)总生存(OS)期的同时没有明显增加毒性。
而本届会议上美国一项Ⅲ期研究结果在疗效方面未能对其进行验证。对于519例mTNBC患者,iniparib+GC方案可显著改善无进展生存(PFS,5.1个月对4.1个月,P=0.027),但是OS无显著改善(11.8个月对11.1个月,P=0.284)。
淋巴瘤临床研究热点
1.初治DLBCL治疗:R-CHOP14不优于R-CHOP21
利妥昔单抗(R)联合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化疗(R-CHOP)方案已证明可提高DLBC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有效率和生存率。21天(3周)和14天(2周)为一个疗程均为目前的标准方案。2009年ASCO年会上报告了英国2周与3周R-CHOP的对比结果,显示两组疗效相似。
今年会议上,该研究组报告了生存情况结果,两组的2年无失败生存(FFS)率均为75%,2年总生存(OS)率,3周和2周分别为81%和83%,亚组分析也无显著差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支持下,两组毒性也无差异。
2.复发DLBCL治疗: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未能改善PFS
初发DLBCL患者R-CHOP治疗有效后R维持治疗未能带来益处,关于复发DLBCL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R维持治疗结果,本次年会报告了CORAL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复发DLBCL 患者在接受R-ICE(利妥昔单抗+异环磷酰胺+依托泊甙+卡铂)或R-DHAP(利妥昔单抗+地塞米松+阿糖胞苷+顺铂)方案加干细胞移植治疗后予R维持或观察治疗,两组生存期无显著差异。因此,接下来还需要探索新的靶向药物进行维持治疗。目前多项Ⅲ期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包括Enzastaurin、依维莫司等新药)正在进行中。
综上所述,2011年ASCO年会上,几乎所有的研究报告都贯穿了今年的会议主题“患者、路径、进展”。整个会议主题凸显了ASCO对改善癌症患者生存及生活质量的期望,也鼓励那些为癌症患者带来优质服务的学者去探索更有效的临床试验,从而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益处。